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, 2023的文章
胡適:《聯省自治與軍閥割據》 我們的朋友陳獨秀是反對聯省自治的。他的《對於現在中國政治問題的我見》一篇的末三段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。他很武斷的責備那主張聯省自治的人「未曾研究中國政治糾紛的根源在那裡」。他自己斷定中國政治糾紛的根源在於「封建式的大小軍閥各霸一方,把持兵權財權政權,法律輿論都歸無效,實業教育一概停頓」。我們要很誠懇的替他指出:他所舉的只是糾紛的現狀,並不是糾紛的根源;只是亂,並不是亂源。試問,大小軍閥各霸一方,又是從那裡來的?獨秀說是「帝制遺下來的」。這又是「米是米甕裡生的」的故事了!我們如果進一步研究帝制運動的時代,就可以明白帝制的運動確可代表一種「強求統一」的迷夢。這個迷夢的來源長的很呢!自從秦始皇以來,二千多年的歷史確然呈現一種「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」的大勢。這二千年歷史的教訓是:中國太大了,不適於單一制的政治組織。所以中央的統治力一衰,全國立刻「分」了;直到大家打的筋疲力盡,都厭亂了,然後又「合」起來。明朝用極端的專制,只落得十七世紀的大亂,連一個「分」字都夠不上,只是「瓦解」了。清朝承大亂之後,恩威並用,也只能支持到一百五十年;乾隆末年,匪亂已四起了;鴉片之戰以後,中央的紙老虎已戳穿了,故有十九世紀中葉的大亂。洪秀全的徒黨在十八個月之內,自廣西直打到南京;全國也幾乎「瓦解」了。後來平亂的人,不是中央的軍隊,都是起於保衛鄉黨的新軍。我們看湘軍的組織和長江水師的歷史,可以想見當日的統一,實由於各省的自衛(長江水師與湘軍的餉費,皆不出於中央)。二十年的大亂之後,中國仍歸於統一,然而皇室與中央政府統治力的薄弱,早已完全暴露了。六十年來,中央的許可權一天天的縮小,地方的自覺一天天的增加;到了辛亥革命軍起,「省的獨立」遂成一件歷史的事實。當袁世凱的時代,這個現狀的意義已有人看出了,所以有民國二三四年間的「聯邦論」。「聯邦論」已起,而袁世凱還想做他的統一的迷夢。第一步是「袁家將」的分佈各省;然而軍閥分封之後,仍舊不能減除各省獨立的趨勢。袁氏誤解病源,以為皇帝的名號可以維繫那崩散的局面,故第二步才是帝制的運動。故從歷史上看來,軍閥的封建與帝制的運動都是武力統一的迷夢的結果。為強求統一而封建軍閥,然而封建軍閥卻使各省格外分裂,遂成了獨秀說的政治糾紛的現狀。   我們不願意用一兩個簡單的公式來解釋那複雜的政治問題。但我們從歷史的事實上看起來,不能不說:「用集權形式的...